美術館商店是參觀經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鼓舞觀眾落實生活美學的場域。北美館的藝術商店與書店,最早由美術館合作社自行營運,至近十年前開始委外由廠商經營,邁向更專業化的營運模式。然而一樓的藝術商店,長期以來因其座落於大廳一角的區位,且店鋪空間窄小,不利於形象塑造與多元的陳列運用。有鑑於此,北美館委請國內知名建築設計師邱柏文操刀改造。
美術館商店是參觀經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鼓舞觀眾落實生活美學的場域。北美館的藝術商店與書店,最早由美術館合作社自行營運,至近十年前開始委外由廠商經營,邁向更專業化的營運模式。然而一樓的藝術商店,長期以來因其座落於大廳一角的區位,且店鋪空間窄小,不利於形象塑造與多元的陳列運用。有鑑於此,北美館委請國內知名建築設計師邱柏文操刀改造。
圖片提供/台北市立美術館
圖片提供/台北市立美術館
北美館館長林平認為美術館的空間本身也應是一件作品,北美館是由高而潘建築師利用管狀為概念所設計,打造出具方向性同時圍塑內聚的空間,為延續北美館此一特性的空間氛圍,內部每個空間都是重要的,都在讓參觀者感受到藝術的氛圍,為此空間經驗必須是整體、立體的感受,因此美術館的空間跟軟體必須不斷地提升,且需呼應建築體原本營造的空間感。
左為北美館林平館長,右為設計師邱柏文;攝影/王進坤
此次分別在軟體及硬體上進行提升,軟體上邀請挪威插畫家歐莉希.揚森(Åshild Kanstad Johnsen),為北美館量身繪製《酷比的博物館》繪本,從「要穿什麼好呢?該如何逛展場?這是我看得懂的嗎?」等人們參觀美術館時會遇到的基本問題出發,以少許的話語、近似情境喜劇的插畫,濃縮精鍊了一趟逛美術館前後,以及參觀過程所經驗的心理歷程。書中以平易近人而深刻雋永的語彙,帶著觀眾自信地享受藝術:參觀美術館就像去看場電影,試著掌握一點想法和方法,便能自在地悠遊其中。不只幫助小朋友融入也讓大朋友能透過繪本認識美術館,幫助來訪者不要懼怕美術館。
在硬體上,過去美術館主要功能在於展示、教育跟典藏,但今日美術館的出版品跟衍生的商品,已成為美術館跟大眾連結的重要管道,參訪者透過購買相關商品來對美術館建立更多的記憶連結。故此次藝術商店的改造,特別聘請設計師邱柏文操刀,改造為動感具有生命力的空間,型體概念來自高而潘建築師設計美術館的建築體,再重新轉化賦予至空間內。
圖片提供/台北市立美術館
圖片提供/台北市立美術館
柏成設計創辦人邱柏文則指出,這次在方案階段就提出超過五個計畫,但不斷討論還是會回到第一個方案,也就是今日完成的空間。而空間的概念除來自高而潘先生設計的建築體,也來自在日本唸書受教代謝派黑川紀章先生門下的學習。而設計的原點在於怎麼觀看商品,由於商品本身是立體的,它應該要被對等的展示,因此透過黑牆先讓空間低調來凸顯展示商品,再透過十條純白展示台展示,展台採出挑結構(最多三米,最大承重180kg,厚4cm),其中對外的五條,更能懸挑於商店外,又能收納至商店內,來解決原本窄小的商店空間突破界線,讓商品的展示有相當多的可能性。同時再透過照明設計,讓商品本身更能顯露自己的姿態。展台移動方式採用人力推動,能依照不同時期展覽延伸商品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展示商品方式,讓藝術商店的空間也成為美術館內觀看跟展示的一部分。
攝影/王進坤
攝影/王進坤
攝影/王進坤
攝影/王進坤
圖片提供/台北市立美術館
圖片提供/台北市立美術館
圖片提供/台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閱讀】
>城市是否已病入膏肓?!
https://www.traa.com.tw/Event/News/163
>邱文傑建築展論壇講座「那個時代,這個時代」
https://www.traa.com.tw/Event/News/158
>重構記憶場域/台電訓練所綜合大樓競圖展「翻轉‧育電域」
https://www.traa.com.tw/Event/News/154
>讓老屋成為台灣城市的品牌/吳聲明
https://www.traa.com.tw/Event/News/152
>>>>>>>>>>>>>>>>>
資料提供:台北市立美術館
文字撰寫整理:王進坤/traa台灣住宅建築獎執行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