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註冊
05.Feb.2024
用研究做為建築改革的基礎
第三屆traa學生論文獎─評審訪談
活動訊息


鄭政利教授是成大建築系及建築研究所畢業,當兵時即考取建築師執照,之後赴日進入東京大學進修取得博士學位,回國後進入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任教至今。長期專注在建築設計、建築設備、建築環控及綠建築等領域上,曾擔任兩屆台灣衛浴文化協會理事長、兩屆台灣建築學會理事長及內政部建築中心綠建築審議委員會全國總召集人。




訪談時間:2023年12月12日
受  訪:鄭政利/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特聘教授
採訪撰文:王進坤/台灣住宅建築獎協會秘書長


聆聽連結─上集:https://reurl.cc/N4O7en
聆聽連結─下集:https://reurl.cc/RWRZZD

第三屆學生論文獎
得獎名單:
https://traa.com.tw/Event/News/302

從創意到務實
在南投竹山長大的鄭政利教授,兒時住在閩南式三合院建築裡,一家人睡在通鋪,一起學習跟工作,幾乎沒有任何隱私,但生活與大自然關係緊密,讓他很重視居住環境的綠意,直到考上台中一中後才離開家鄉進入都市。回想當時都市的所見及體驗都是全新的,但因龐大的升學壓力,未有時間能消化,直到考上台南成功大學後,與同學一起在校外租屋,居住在一起後才開始有生活感。喜愛畫畫的他受林憲德教授啟迪,發現建築不僅只有設計,還有理性務實的一面,加上全球正面臨能源危機,開始跟著林教授一起研究。

畢業後在聯勤總部服役任少尉預官,充分利用參與軍中設計的時光考上建築師,退伍後因明瞭台灣營造工程的品質並未跟上設計的成長,決定先進營造廠工作,兩年後再加入KMG設計事務所(郭茂林)。當時KMG為了做信義計畫區、台北地下街及新光三越等工程,整合了日本五大建設公司來台灣,而認識許多日本工程師,且日本臺灣交流協會提供獎學金,他努力準備後順利考取,前往日本東京大學深造。取得博士學位後,他按照原訂計畫返國,雖已取得建築師執照,但因仍想持續研究,加上臺科大有教職缺釋出,就決定提出申請,獲得聘任後就投入教職至今。

曾在南投、台中、台南及台北求學與工作過的鄭教授,指出四地除氣候環境不同外,台北生活步調快,但公共設施較為齊備,整體較嚴謹跟有紀律,但他最深刻的居住經驗,仍是在日本求學的時候,一來因東京人口密度高,生活環境集約,加上房子室內空間狹小,讓日本發展出非常彈性能互相流通的格局及居住方法。第二是日本人自律性高,鄰里間關係嚴謹,有許多必須遵守的規範,若未依照就會被鄰居糾正,這都與台灣的居住空間及鄰里關係很不同。他指出在這樣狹小的尺度內生活,首先會被犧牲的是個人隱私,雖然如此但仍必須被照顧感情才會融洽,反之若過度強調隱私,則容易讓家人感情疏離,因此建築是能改變人的生活,必須取得平衡,可惜台灣的住宅格局長期被建設公司所把持,若使用者未能挖掘自己的需求,就會被固定的平面主導生活方式。

研究應與產業接軌
鄭教授表示研究所是透過書寫論文,來訓練學生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去發掘問題,再透過有邏輯且具開創性的方法解決問題。而論文的研究方向跟成果,他認為應該要能被應用,如此才能發揮知識的價值,並舉自己為例,說明從早期跟著林憲德教授一起研究的成果,今日已落實為綠建築的認證制度。去年納入建築技術規則的「同層排水工法」及「樓板隔音規範」等,背後也都有鄭教授長期帶著研究生的研究心血。他無奈地說,日本在1980年同層排水就跟著區分所有權法頒布後全面實施,反觀台灣在民法的財產權及公寓大廈管理辦法公告時,都漏了這部分,導致事後修法變得困難,因政府必須顧慮業者的營建成本,而有些綁手綁腳,需要更多時間來磨合。

訪談最後,鄭教授指出從過去到現在,研究主題跟研究工具雖然有改變,但研究的本質仍是一樣,他舉住宅領域為例,雖然因為社會在進步,議題會有不同,但最終還是要扣回到生活上,要解決的仍是生活的問題,因此思辨的核心從未改變。並以自身的經歷鼓勵後進投入住宅領域研究,因這是會隨著時代不斷改變,但又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重要領域。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