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評論人
詹偉雄
台大新聞研究所碩士
1961年生於台中縣豐原鎮,台大新聞研究所碩士。曾任財經記者、廣告創意總監、參與博客來網路書店創辦, 參與《數位時代》、《Shopping Design》、《短篇小說》等雜誌創辦。著有 《美學的經濟》,《球手之美學》等書,目前主編臉譜出版世界山岳文學選輯,擔任公視《群山之島》行腳節目製作人,兼及文化與社會變遷研究、旅行、寫作。
【期待的理想居住環境及住宅樣貌】
當下「居住概念」的改變,譬如我們現在想居住的時候,可能認為是住一年、兩年或更多年,但其實這時代居住的狀態已經在改變,可能是偏向現代或後現代居住的概念。若從英文來談,關於居住的字非常多,包括residential、live、inhabit、stay、house、dwell,甚至是B&B,都可說是居住,只是要對應哪一種狀態?像我自己雖然住在都市,但那只是處於屈居的狀態,近年我較多時間待在山上,如在雪山翠池山屋的營地搭帳,一打開帳篷就能看著翠池、玉山圓柏等自然景觀,此時才讓我有居住的感覺,回台北反覺得只是短暫停留。因此,我想強調建築師在設計住宅建築時,有無將當今社會稀缺的精神性引入,去問居住是什麼?
精神性非常重要,理想的居住環境是不管在裡面住一夜或一年,在那剎那片刻中給人有起居的感覺,而在這麼多關於居住的英文字中,我最喜歡海德格用的字dwell(由德文Wohnen所譯),其概念是你的住宅世界裡,是一種在世存有,海德格說:「你跟這個世界構成一個和諧的整體,你成為世界的一部分,然後世界也向你開顯。」海德格並進一步指出住居有四個基本的元素必須滿足,比如天、地、神、人之純一性進入場域中,使人有敬畏感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