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註冊

中原大學建築系專任教授暨系主任

陳宇進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建築暨都市設計碩士
台灣餘弦建築師事務所合夥建築師
中原大學建築系教授

任教於中原大學建築系,主要研究領域聚焦於建築設計、都市設計、建築理論。都市設計專業啟蒙自擔任喻肇青教授研究室研究助理期間,曾任桃園市政府都市設計審議委員會委員多年。

建築專業實踐曾任張哲夫建築師事務所專案建築師,2000年與楊家凱建築師創立台灣餘弦建築師事務所,關注公共性建築設計創作。主要著作1996年《市民的城市》(創興出版社)、譯作1997年《舊城再生》(創興出版社)。

主要參與建築作品有:台中文創產業園區R04舊有建築物改建案(2015年台灣建築獎佳作)、醫療器材宜蘭廠(2012年台灣建築獎佳作)、東海大學美術音樂系館新建案(2010年台灣建築獎佳作)、元智大學有庠館遠傳大樓新建案(2008年台灣建築獎首獎)、國立台灣美術館整復建工程(2004年台灣建築佳作獎)。


【期待的理想居住環境及住宅樣貌】
理想的居住環境與我們身處的文化狀態有關聯,因為文化是我們度量我們的價值、我們的時間感、我們是誰,以及我們感受實質環境而來的審美愉悅的依據之一。文化為我們面對當代的消費主義、人的非家(unhomely)提供一種回復力、韌性與抵抗。

另一方面,居住的實質環境營造的目的是地方與領域的建立,而地方與領域的建立是通過一種擁有的過程。在此過程之中,人通過居家生活的行動,將人爲的秩序賦予給原本混亂的世界;進而將世界的一小部份擁爲己有,來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領域。所以,當我們的居住的實質環境,能提供這種文化生活品質時,我們的家,不論是長期或短居的家,我們也許能擁有一種幸福感,一種心理學品質的感受。

因此住宅設計,尤其是集合住宅,對於建築師的工作是很大挑戰,因為建築師必須通過基地的地形學(包括景觀)、氣候、光、材料、結構與空間來形塑提供幸福感的居住環境。從這一點而言,理想的居住環境包括精神面的心理學品質,也要求審美愉悅上的物質性品質。看起來對建築師與業主都是不容易的生活工程營造,期待本屆的作品能帶給我們在營造生活環境的思惟上的啟發。







Professional
Jury專業的評審委員會

評審委員會成員是一群由建築界的相關專業人士所組成,包含了建築師、學者及開發商等等,讓住宅建築獎可以擁有多元的視野與觀點。






View all
  • 江文淵

  • 郭英釗

  • 張瑪龍

  • 陳健章

  • 吳瑪悧

  • 張金鶚

  • 詹偉雄

  • 李芝瑜

  • 何黛雯

  • 陳宇進

  • 張匡逸

  • 賴人碩